感春其四唐诗赏析

yezi 2024-02-27 10:46:59 56

感春五首其四唐诗赏析

  春天,万物复苏,百废俱兴,所以人们赞美她,歌颂她,说她是播种希望的季节,是孕育生命的季节;然而,也正是因为这春天的美好,人们更加热爱、珍惜进而害怕失去她,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把春天比着时光、比着青春、比着男女之间最美好的情感,并且由此催生出“春光短暂,青春易逝”的“伤春”之情,所似春天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。下面小编整理的感春五首其四唐诗赏析,欢迎大家参阅。

  【作品介绍】

  《感春五首·其四》的作者是韩愈,被选入《全唐诗》的第339卷。

  【原文】

  感春五首·其四

  作者:唐·韩愈

  前随杜尹拜表回,笑言溢口何欢咍。

  孔丞别我适临汝,风骨峭峻遗尘埃。

  音容不接只隔夜,凶讣讵可相寻来。

  天公高居鬼神恶,欲保性命诚难哉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杜尹:指杜兼,元和初任河南尹,元和四年十一月暴亡。《旧唐书》有传。拜表:上章奏等。

  ②咍:笑。

  ③孔垂:指孔戡。元和四年,官卫尉承,分司东都。元和五年正月,往临汝(今河南临汝县)洗温泉,至县而卒。见韩愈所作《唐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访铭》。

  ④遗尘埃:脱离凡俗。形容高迈不群。

  ⑤寻:通“循”。相寻,连续不断。

  【赏析】

  这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诗,有景有情,有悠然美丽的风光,给人以美的享受,如身入其境,怡然自得。五首诗一气呵成,浑然天成,豪然不失大家之风。诗中若因若无透露出诗人的个人情怀,诗中以乐景,写哀情,道出了诗人的深深怀念与不舍,从”谁肯留恋少环回“可见一般了。

  纵观全文,不难看出,诗中除了怀念与不舍之外,有着一些失意,五首诗中表现出了作者仕途失意,自笑春风,在春景中外却自我。

  诗中文笔精炼,曲尽其妙,尽现一代名家之风。

  【作者介绍】

  韩愈(768—824)字退之,洛阳人,文学家,世有韩昌黎、韩吏部、韩文公之称。三岁即孤,由嫂抚养成人,贞元进士。曾官监察御史、阳山令、刑部侍郎、潮州刺史、吏部侍郎,卒赠礼部侍郎。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,又反对藩镇割据。尊儒反佛,比较关心人民疾苦。

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、汉散文传统,积极倡导古文运动,提出“文以载道”、“文道合一”的观点。《师说》、《进学解》等,皆为名篇。韩诗力求创新,气势雄伟,有独特风格,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,延及清代。有《昌黎先生集》。

  创作背景

  在中年(36-49岁)作者先任监察御史,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,请减免徭役赋税,指斥朝政,被贬为阳山令。顺宗即位,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,他持反对立场。宪宗即位,获赦北还,为国子博士。改河南令,迁职方员外郎,历官至太子右庶子。因先后与宦官、权要相对抗,仕宦一直不得志。

  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。

  鉴赏

  诗的主题:《感春》主要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。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春天的观察和体验,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时光流逝的感慨。

  诗的语言风格:韩愈在这首诗中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,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,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。然而,他也通过对比春天的短暂与人的衰老和死亡,传达了一种对时间和生命无常的感慨。

  诗人的情感表达: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欣赏和对其短暂性的认识,引出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。他在诗中提到: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,强调时间的宝贵,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有限性。这样的表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反思。

  诗的社会背景:韩愈生活在唐朝的中叶,当时的政治腐败,知识分子的生活也充满了困境。诗人通过《感春》反映了自己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,以及他对时代氛围的感受。

  综上所述,《感春》不仅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作,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哲学思考。诗中的语言优美,情感深沉,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见解,并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作者:yezi本文地址:/gdsc/854.html2024-02-27 10:46:59